入了葡萄酒行,就再也出不去了。1996年从新疆西域酒业的创建开始,李勇入行。
从此,开始了他近20年的葡萄酒之旅。时光虽然可以让人变老,但是却能让葡萄酒更成熟,李勇就像一支葡萄酒,在陈酿中焕发出成熟的魅力。
1、从“西域”入行
1996年的新疆还是一个葡萄酒的荒漠,李勇那时还是一个卖酒人。尽管“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传承千年,但是始终没有成为一支可以品味的葡萄酒。
地域辽阔,阳光灿烂,气候宜人,有文化,重风情,有故事。这本来就是一块葡萄酒生长的宝地。李勇当时并不完全清楚,只是懵懵懂懂进入了一个实业。1998年西域酒业创建,李勇负责销售。做买卖是他的长项。可是当走近葡萄,走近葡萄酒,再走出去到世界,才渐渐明白:葡萄酒的世界,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且还是随时探索随时变化、无穷无尽。
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诱惑。李勇被葡萄酒深深地吸引住了。
刚开始从事市场营销,是一个新课题,充满挑战。
李勇背起行囊,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开始探索。经过一个人的陌生拜访,一个人的糖酒会,再到一群人的群狼战,两年时间,李勇完成了营销团队建设和市场布局。同时,率先在行业内引进职业经理人和智力服务机构。制定了占领新疆本土市场,有效开发阜外市场的市场战略。
酒好,不怕卖。人勤,不怕没客户。那个时候的市场营销还是比较简单的,在行业启蒙阶段,西域葡萄酒成为新疆产区的品牌领袖,在国内也成为第一款高端酒庄酒代表。90年代末新疆建设兵团另一个葡萄酒企业新天创立,携12万亩规模葡萄园,斥巨资邀请当红影帝影后梁朝伟、张曼玉做广告,如日中天的新天葡萄酒,曾经喊出了“踏长城,灭张裕,敢叫西域换新天”的口号,但是在西域面前它只是一个追随者。
西域,不仅仅是一款葡萄酒,还是一个文化符号。西域,被称为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西域指的就是现在的新疆。
一个具有超高含金量的品牌及其深远的文化背书,让西域葡萄酒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李勇也因此将自己的未来交给了葡萄酒。
2、重走丝绸之路
2002年,新疆建设兵团对葡萄酒产业进行整合,西域酒业被象征性的一块钱卖给了新天国际。
苦心培育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却突然被别人抱走了。李勇想不通,但是作为一个小角色,他无能为力,只能愤愤离去。
他觉得眼前一片迷惘,葡萄酒的世界真的只是让他成为一个过客?
开着那辆走遍了全疆的切诺基,李勇再次踏上了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新疆的草原是美丽的,新疆的空气是新鲜的,新疆的阳光是灿烂的。远离了喧嚣的城市,他漫步在伊犁河谷。满山遍野的牛羊,一望无际的空中草原,还有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天山,或许暂时让他忘却了失去西域的痛。
因为销售工作,李勇在大疆南北曾经结识了很多朋友。有的是牧民,有的是兵团职工,有的是放蜂的,三教九流都有。于是这些朋友的帐篷、炕头、酒桌就成了他放纵自己的温床。
本来想放下包袱,散散心的,结果一路走到霍尔果斯,他越发不能轻松。因为他发现,他一直走的是20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加上沿途不时出现的零星种植的葡萄,有的是他亲手种植的,更让他放不下了。
西域不在了,张骞过去了,历史却沉积了下来,那就是扬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土地还在,依然是阳光灿烂,空气还是洁净,依然是优质酿酒葡萄的种植地,而且比玛纳斯、石河子更有先天优越的条件。更为神奇的是,站在深入天空的草原,有一刻他似乎触摸到了一个梦幻般的景象:在丝绸之路的两端,张骞在那头,自己在这头!
丝路,丝路酒庄,一个与西域从来没有分离的名字戛然而出。
那一刻,魂归躯体,神灵聚顶,李勇找回了自己。
3、从“丝路”开始
在丝路酒庄的酒窖里,一个麻袋片包装的葡萄酒特别引人注目。
自从丝路酒庄的想法闯进心里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自己。为了规划丝路酒庄,他反反复复多次重走张骞曾经到达过的伊犁河谷,寻找着来自远古的灵感。
几年的西域经历,使他明白了一个真理,葡萄酒,土地是根,文化是魂。
在他的脑海里,经常想象着张骞一行在西域诸国行走的情景。在诸侯割据的伊犁河谷,时不时的战乱,狼奔豸突,各种风险,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他仿佛看到了那情那景:裹着麻布御寒,彳亍而行。一群汉族人深入异域,为了躲避可能的危险,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俨然一个神秘的商旅。
历史感,文化感,情景感,令人顿时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麻布装葡萄酒以及后来开发出的旅行者般包装高级蛇龙珠,就是来自这个画面。
2003年底,伊宁,伊犁河谷第一家也是全国最早的葡萄酒厂之一的伊珠葡萄酒厂,将自己最好的葡萄酒装进了这个瓶子里。丝路葡萄酒也在一夜之间,悄然进入新疆乌鲁木齐高端消费餐桌。
丝路酒庄上市于新疆葡萄酒危机时刻,楼兰奄奄一息,新天后继无力,行业从高峰跌入低谷。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各酒厂纷纷把目光瞄向疆外,“放眼全国走向世界”似乎势在必行。但是,李勇非常清楚,葡萄酒营销的根本是最终的消费者。消费认可才是硬道理,而消费认可的前提是酒质量,质量的前提是葡萄原料,葡萄的前提是产地。
不铺张,不张扬,不急于冒进,沉下心来一手精耕细作市场,做消费者服务,一手悄悄地在石河子、玛纳斯、霍尔果斯等产地,与当地兵团、连队联手,种上了葡萄。
4、解开伊犁河谷的密码
伊犁河位于亚洲中部,发源于新疆天山西段,古称亦列水、伊丽水,是关系西北农业的著名河流。伊犁河上游在中国新疆境内,流域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
从乌鲁木齐出发顺连霍高速,沿天山北麓一直往西,直到到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的霍尔果斯,600多公里的伊犁河谷,一路经过葡萄酒产地昌吉、玛纳斯、石河子,也一路讲述着新疆葡萄酒发展的历史。西域酒业起家于石河子,那是李勇梦开始的地方,玛纳斯是新天葡萄酒起家的地方,却是李勇梦断的地方。如今,顺着天山北麓,长城、张裕等大的葡萄酒企业都已经在此落户,新疆正在构筑一个葡萄酒更大的梦想。
但是李勇把目光早就锁定在了比这里更加优越的伊犁河谷深处。
首先这里不但拥有世界上最美的草原,而且还是世界第四的薰衣草产区。主要分布在农四师的65团场、70团场、71团场、73团场和67团场、68团场和霍城县三宫乡。春季旅游的时候,来到此处欣赏薰衣草是一种很浪漫的体验。其中65团场和三宫乡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薰衣草之乡”,上万亩薰衣草田汇成一片紫色海洋。每年六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区霍城县里,农民忙着收割薰衣草。置身万顷紫色花朵,闭眼畅想,一下子,心思跳到了法国的南部小镇普罗旺斯。
多年的葡萄酒经历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伊犁河谷不但拥有更加优越的气候条件,而且还有更加丰厚的葡萄酒文化积淀。天山北麓,准葛尔平原的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良好的地理条件与土壤环境均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而此处干燥气候也杜绝了各种葡萄易患的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易在潮湿闷热环境下产生的病虫害。
伊犁史志记载:清朝嘉庆年(1842)间,就有产自于伊犁河之酒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来到伊犁接风洗尘、乃至成为林公宴请和馈赠宾客的佳酿;也曾为左宗堂将军收复新疆犒劳三军的琼浆玉液,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酿造历史。
2010年《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杂志刊登了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教授刘延林的论文,论文将中国昌黎、烟台、新疆伊犁河谷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及花色素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伊犁河谷赤霞珠酚类物质总量最高。
多酚物质赋予葡萄酒颜色和各种风味特征,是影响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因素;酚类还是一类很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葡萄酒营养保健的“标识”。它不仅赋予葡萄酒颜色,而且赋予葡萄酒各种复杂的口感与味感特征,同时具有抗氧化和抗诱导有机体突变等物质的作用。
科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李勇的判断,新疆最好或者是中国最好的葡萄酒或将出现在伊犁河谷。
5、布道伊犁河谷
每年都要去几次伊犁河谷,开着车,在那拉提大草原上徐徐行进,时不时的停车驻足,与漫山遍野的牛羊默默地对视。李勇已经在心里勾画出了一个丝路酒庄的蓝图。
黄昏,晚霞映照着伊犁河谷,蔓延的绿色像一块巨大的绒毯铺在河谷,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在绿毯中点缀着,不远处的连部驻地少有的飘出了几缕炊烟,俨然一副静默的山水画。李勇就站在一个缓缓的山坡处,指着面前的山坡说,这就是未来丝路酒庄所在。赤霞珠,雷司令,蛇龙珠等酿酒葡萄,将种植在沿山坡延伸到谷底的伊犁河边,方圆3000多亩。
背靠天山,面临伊犁河,一望无际,东西通透。
天蓝地绿,空气洁净。路边,野生的薰衣草散发着浓浓的香气,给这片寂静的山坡平添了几分浪漫与活力。
酒庄将以当地民俗风情的建筑风格呈现,与山坡、河流及周围的民居建筑融合在一起。按照生物重力法原理设计酿酒工艺,沿山坡自上而下布局。葡萄酒只是一个产品,以葡萄酒为主体的伊犁河谷风情旅游,才是这里最理想的产业。
伊犁是边塞旅游胜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幽深的湖泊和溪谷,每年吸引着数万名中外游客。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是探险、登山、滑雪以及领略民族风情等的理想之地。伊犁在干旱的新疆是一块气候特征较为独特的区域,这里雨水相对充沛、空气湿润,被称为“瀚海湿岛”,因而伊犁河谷的物产十分丰富,土地肥沃,草原辽阔,瓜果飘香,说伊犁是新疆的一颗明珠一点也不夸张。
在丝路酒庄选址的周围,除了草原,还有哈萨克民俗文化村,库尔德宁世界自然保护区,每年夏秋都会吸引来大批的游客,如果再在这条黄金旅游线路上,开发出葡萄酒主题旅游产业,无疑是一个前景十分诱人的项目。
伊犁河谷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离李勇却是触手可及。一个生长在中原大地的内地人,把自己的梦巢筑在了这条河谷上,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境界。
(完)